偌大的廠區,紅旗招展,高音喇叭里傳出催人奮進的歌曲……上世紀80年代的銀川大河機床廠,王振文是廠保衛科的消防員。
6月19日,回憶起崢嶸歲月,王振文仍舊滿懷豪情。
工友們干得熱火朝天,誰都想把流動紅旗“占為己有”。王振文最怕“火”,熱情可以有,這“火”萬萬不能有。
時近中午,油漆車間里走出三三兩兩的工友,又到了午飯時間。王振文顧不上吃飯,悄悄走向車間。
油漆車間是廠區防火重中之重,因工種特殊,車間里彌漫著濃烈的油漆味,一個火星兒,就有可能引爆整個廠房。
車間里有幾位“煙友”,那是王振文的鐵哥們兒,上班同進一間廠,下班同回一棟樓,閑時互相遞支煙,天南海北聊起來。可有時,這幾人又是王振文的“敵人”,機床廠鼎盛時期有車間七八個,職工最多時有1800多人,防火任務艱巨。可這幾位“煙友”,總是在午休空檔躲在車間角落里抽煙,恰恰又是最易引發火災的油漆車間,王振文發現過幾次,也勸說過幾次,幾人仗著和他關系好,嘻嘻哈哈鬧一陣,這事兒就算過去了。
王振文面情軟,不好意思拉下臉來懟朋友。可他是廠里消防員,他若不說,一旦發生事故,責任誰負?
考慮再三,王振文決定,去跟他們打個賭。
果不其然,趁大伙兒出去吃飯,三個朋友又在車間外面的花叢后邊抽煙。
“振文,來一支!”老陳熱情地招呼他。
“這兩天咋老不見你來?”小趙走過來,摟住他的肩。
王振文一抖肩膀,開門見山:“這里不許抽煙,你們別抽了!”
“為啥?又沒在車間里面抽。”
“車間外面也不行,油漆車間外面可燃物濃度也很高,一旦發生火災,你們都是肇事人!”王振文義正言辭。
“走,別理他!”一席話說怔了三個人,小趙一腳碾滅煙頭,叫上另外兩個人準備離開。
“別走!”王振文喊住“煙友”:“敢不敢打個賭?”
“啥賭?”幾人停住腳,扭過頭。
“你們保證不再在廠里抽煙,我就能保證把煙戒掉!”
雖然年齡不大,王振文煙齡不短,說戒煙沒那么容易。可大丈夫一言既出,多少匹馬也拉不回。從那次打賭之后,王振文果然再沒抽過一支煙,幾個朋友也都說到做到,再沒在廠里噴云吐霧。
從1966年進入大河機床廠,王振文始終在保衛部門,直至2009退休。
時至今日,70歲的王振文腦袋里還是緊繃著“安全弦”。銀古路街道友愛社區經常邀請他參加義務活動,戴上紅袖箍,督導社區居民防火防盜、保持衛生。(記者 秦磊)